作物绿色防控详解
近年来随着农药的滥用、乱用,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甚至带来食品安全等令人焦虑的问题。如何解决农业环境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绿色防控作为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这两年被大力推广。
何为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
绿色防控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调控技术
1.重点采取合理轮作,科学布局
合理轮作可均衡地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协调养分供应,延缓地力衰退,更好地发挥土壤潜在的增产能力。
(1)进行合理轮作,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从而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2)许多作物的病虫害潜伏在土壤和残茬中,若作物年年连作,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而合理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强烈地改变了生态环境,能有效地减少或抑制杂草。
(3)合理轮作可根据地力、茬口、播种期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而能错开农忙季节,做到不误农时和精耕细作,达到提高复种,用地养地,增产增收的目的。
2.推广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
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品种的合理布局,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柑橘黄龙病发生区不适宜种植温柑,可选择橙类,南风蜜桔等;早稻要选择抗稻瘟病,中稻要选择抗稻瘟病、稻曲病,晚稻要选择抗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优良品种。
3.改善水肥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平衡营养供应,增强长势,增强病虫害抵抗能力;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适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埂边杂草,减少病虫越冬、越夏场所。
二、生物防治技术
1.稻田养鸭、养鱼
以稻田养鸭为例,鸭在不同生长阶段以不同的杂草为食,同时鸭子踩踏田地可间接起到除草的作用;稻鸭以稻象甲、二化螟、负泥虫等害虫的成虫和幼虫为食,防治效果显著,且鸭子在稻田生活,其排泄物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肥力,鸭有拱地的习性,可起到中耕活水的作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
防治对象:稻象甲、二化螟、负泥虫、杂草
应用:贵定县沿山镇,盛产稻米。农民们发现,以稻田饲养鸭子,稻田可以养鸭,鸭粪可以肥田,鸭子可以除虫,一举多得。每年,秧苗栽插后7至10天定根,村民们将15至20日龄的鸭苗放入稻田。通过稻鸭共育,有效减轻了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危害。
2.使用生物农药
利用细菌、病菌、植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等。
3.释放天敌
主要运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如释放赤眼蜂、捕食螨等害虫天敌。
(1)捕食螨
捕食螨是一种以柑桔红蜘蛛、锈壁虱等植物叶螨为主要食物的一种杂食性益螨,用捕食螨防治控制柑桔红蜘蛛和锈壁虱可替代化学防治控制柑桔害螨,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柑桔的重要技术之一。
防治对象:红蜘蛛、锈壁虱等植物叶螨、蚜虫、蓟马等
使用方法:柑桔树每株挂1袋,每袋中捕食螨数量在500头以上,在傍晚或阴天释放,在包装袋上缘1/3处斜剪3-4厘米长的一小口(也可以同时在袋下部斜剪一小口有利于滤水),然后用图钉或塑料细绳固定在树冠内不被阳光直射到的主杆树杈中部处,袋底靠枝桠。
应用:在茶橙瘿螨发生较重的茶园,通过人工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茶橙瘿螨,释放时间在5月中下旬,每亩释放胡瓜钝绥螨4.5-5万头。由于胡瓜钝绥螨对常用农药较为敏感,应用其防治茶橙瘿螨的茶园基本上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2)赤眼蜂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通过柞蚕卵繁殖生产赤眼蜂,制作成寄生蜂卵卡盒。其杀虫原理是:一是赤眼蜂在富虫的卵中寄生、孵化,吸食卵液的营养,阻止害虫的孵化。二是未被赤眼蜂寄生的害虫卵,害虫初孵幼虫将因赤眼蜂传播的病毒感染而致死。
防治对象:玉米螟、黏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
使用方法:放蜂时,将蜂卡挂在每个放蜂点植株中部的主茎上。赤眼蜂的主动有效扩散范围在10米左右,因此放蜂点在田间应分布均匀。赤眼蜂孵化后,可主动寻找害虫卵并寄生。隔三天释放一次,释放5~6次,每次释放5000~15000头/亩。
应用:赤眼蜂是我国应用得最好、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类天敌昆虫,虽然赤眼蜂非常微小,但作用可不能小看,尤其在东北地区,每亩只要在玉米叶片上挂两三袋赤眼蜂卵卡,就能释放一万头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效能达到90%以上,而且能用于应急防治。
目前中国仍主要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害虫防治,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致使抗药性昆虫连年增加,滥用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又能减少农作物因虫灾引起的产量损失,研究和集成生物防治技术,开展大面积害虫生物防治,是时势之需。当前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技术,比起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确实有环保、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优点,但在防治效果还是和化学防治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生物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且人工繁殖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种类不多,多数天敌作用范围较窄,对害虫的捕食和寄生有选择性等不足之处。
三、理化诱控技术
(1)性诱剂术
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化合物,并缓释到田间,引诱雄虫至诱捕器予以杀死,从而阻止其交配,最终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防治对象: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豆野螟、豆荚螟、瓜絹螟等
使用方法:在害虫成虫羽化期安置诱捕器,诱捕器有筒形干式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等以筒形干式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好。将竹竿固定于田间,诱器固定于竹竿上,每亩放置1~2套诱捕器,20-30天(不同厂家产品的持效期有差别,实际使用中遵照产品说明)更换一次诱芯。
应用:从2007年开始,武汉市引进性诱技术,共引进害虫性诱剂及诱捕器20000多台套。一是应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性诱剂监测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摸清了武汉市蔬菜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规律。二是应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每天诱蛾30头左右,田间虫量明显减少了,投入成本明显降低了,比未使用的每亩节约成本84元。同时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省工省力。
(2)灯诱技术
利用害虫的趋光波特性,引诱害虫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或水盆等杀虫装置,达到杀灭害虫控制虫害的目的。
防治对象:可广泛用于农、林、蔬菜、园林等方面的害虫防治。在蔬菜上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豆野螟、小菜蛾、小地老虎、非洲蝼蛄、红腹灯蛾、跳甲、黄守瓜、金龟子、蝉等30余种害虫。
使用方法:新型杀虫灯主要是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的用方法是:将杀虫灯吊挂或以其他方式固定放置在田间,吊挂高度为前期高于作物1.2米左右。每灯控制范围50亩左右,灯在田间呈棋盘状分布。每年3月份开始安装使用,11月份不使用时(如冬季)宜收回室内存放。
应用:武汉地区2010年开始引进太阳能杀虫灯,共推广使用杀虫灯6000多盏,5000多盏是频振式杀虫灯,涉及武汉地区10个区、37个乡(街、镇、场)85个村,防治面积80万多亩次。取得了较大成效。
(3)色诱技术
利用烟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等害虫成虫对黄色具有强烈的趋性,开发研制具有特殊黄色特殊胶种的高效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防治对象:利用烟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等害虫成虫对黄色具有强烈的趋性,开发研制具有特殊黄色特殊胶种的高效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塑料大棚蔬菜,在虫口基数低时应用,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必须采取化学防治,压低虫口基数。挂板时间:从苗期和定植期都可使用,保持不间断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展。悬挂位置:对低矮生蔬菜和作物,应将粘虫板悬挂于距离作物上部15厘米~ 20厘米即可。对搭架蔬菜应顺行,使诱虫板垂直挂在两行中间植株中上部或上部。使用数量一般以每亩悬挂30片为宜。
应用:2015年厦门市同安区试点投放诱虫板,主要在汀溪镇、莲花镇设置绿色防控示范点,茄子、番茄、辣椒等蔬菜瓜果均适用,防治农田虫害约3508亩,生态防虫成效初显。
(4)防虫网
防虫网既有遮阳的作用,又有防虫的功能,是预防大田蔬菜虫害的一种新型材料。防虫网主要用于夏秋季小白菜、菜心、夏萝卜、甘蓝、花菜以及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的育苗和栽培,可提高出苗率、成苗率和秧苗质量。
防治对象: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黄曲跳甲、猿叶虫、蚜虫等
使用方法:将防虫网直接覆盖在大棚架上,四周用土或砖压严压实。棚顶压线要绷紧,以防夏季强风掀开。留正门揭盖,方便出入。平时进出要随手关门,以防蝶蛾飞人棚内产卵。同时还要经常检查防虫网有无撕裂口(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一旦发现应及时修补,确保网室内无害虫侵入。小拱棚覆盖:以竹片或钢筋弯成拱棚插于大田畦面,将防虫网覆盖于拱架上,以后浇水直接浇在网上,一直到采收都不揭网,实行全封闭覆盖。
应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对短期绿叶菜几乎可以不用药,对生育期较长的蔬菜,也只施用少量的低毒低残留的防病药剂,显著减少农药对蔬菜、环境的污染。同时对迁飞性害虫具有良好的拒避作用,对减轻虫传病害发生也有理想效果。试验知道:菜青虫、菜螟、蚜虫等三种虫害控制效果都在83.4%以上,对虫传病毒病防效达到76.3%。
四、科学用药技术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实行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赤眼蜂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而且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转变病虫防治的方式,减轻农业污染和农药残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